新疆盲足少年“主场”迎战上海盲人

编辑:  来源:JRS直播  2024-03-22 12:34:52

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午后温暖的阳光洒在绿色的体育场上,一场别样的足球比赛正在上演。 来自新疆的盲人少年将在“主场”迎战上海盲人足球队。

他们戴着白色眼罩,穿着整齐的队服。 虽然看不到,但他们仍然听着绿场上的声音来找准自己的位置,带球奔跑,配合队友传切进球。

除了视力正常的守门员外,盲人足球运动员还需要依靠声音来辨别方向:比赛中使用的4号足球内胆有6组铃铛,通过铃铛的声音指示方向。球的位置。 进攻协调员站在对手球门后面。 他们与中场教练和守门员一起,通过喊叫来标记进攻和防守区域。 盲目的球员依靠彼此“嘿嘿嘿”的喊叫来拿球并移动。

比拉尔·亚森是最早加入球队的球员之一,被誉为“强王”。 就在四个月前,他和另外三名盲人少年飞行了5000多公里来到上海。 这也是比拉尔参加的第一场正式比赛,陌生的场地让他感到紧张,仿佛回到了第一次踏上训练场时。 他分不清球门的方向,也找不到队友,也找不到足球。 相反,他的感官已经失去了知觉。 回到新疆后,他把自己打磨得“疯狂”。 此次主场作战,比拉利在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攻防状态。

2021年,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残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联指导下,通过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线指挥部和莎车支部指挥部,上海市市人民政府驻疆办、莎车县委宣传部、莎车县教育局、《嘿嘿嘿足球队》纪录片摄制组、莎车县残联等单位和部门组织并协调,与上海盲童学校共同帮助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第一支盲人足球队,命名为“嘿嘿嘿足球队”。

“安静”的球场上,看不见的比拉利和他的朋友们追逐着自己的光芒,脚下的足球铃声也越来越响。 随着一阵“嘿嘿嘿”的叫喊声,足球真的滚到了比拉利的脚下。

射击-

足球成为生活之光

毕拉丽是一名B1级盲人运动员。 B1是指完全失明,没有视力,没有光感。

他出生在莎车县伊格尔奇镇的一个普通村庄。 他生来双目失明,全家靠饲养牛羊为生。 2016年,比拉力到了学龄,来到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生活。 这也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 每周,比拉力驱车向西40公里,跨过莎车河,来到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完全盲目的生活,缓慢而安静。 他们摸着墙,走在同学的肩膀上。 在学校里,盲童可以选修乐器或手工艺,但想随心所欲地到处乱跑却是一种奢侈。

新疆是足球热土,喀什有“儿子娃娃”足球队。 2021年,喀什两名体育教练前往上海盲童学校接受培训。 随后,两人来到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带来了一个没人听说过的新词“盲人足球”。 那天当你听说你可以踢足球时,你感觉如何? 对于比拉利来说,他感觉自己空洞的眼睛里仿佛有光,身体不受控制地躁动起来盲人足球守门员,仿佛在说着什么让人上瘾的事情。

在上海,情况也在发生变化。 《嘿嘿嘿足球队》纪录片摄制组想要记录特殊群体孩子们的生活。 制片人苏艺言拜访了上海盲人足球队主教练张健。 张健是中国最早的盲人足球教练之一,拥有近20年的盲足训练经验。 今年6月,张健前往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精心组织足球训练,并选派4名队员赴上海训练比赛。 经过多方努力,莎车复制了一座40米×20米的体育场。 人造草坪取代了硬塑料地板。 球场周围设置了一米多高的护栏。 球门上覆盖着厚厚的软材料,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现在,“嘿嘿嘿足球队”共有13名队员。 他们有更大的梦想,希望代表新疆队参加2025年全国残奥会。

盲人足球是一项克服恐惧的运动

13岁的阿迪力江·吐尔逊今年读六年级,是来上海的四名青少年中年龄最小的。 他皮肤白皙,眼睛很大。 如果他不是完全失明的话,他的表情应该是明亮而开朗的。 这么帅的阿迪尔江在训练时摔断了手臂。 “他甚至哭了。” 比拉利微笑着说道。 阿迪力江羞涩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初到莎车,张健看望了每一位盲足运动员的家长。 热心的父母把羊肉端了出来,让他吃个痛快。 但张健有句严肃的话要说:如果参加盲人足球,以后在球场上就会受伤。 平时我很小心地保护我的孩子,但现在我却要面对受伤的风险。 可以接受吗?

盲人足球入门的门槛就是开始跑步。 普通人跑步时,重心前倾,前脚蹬地,双臂并拢,动作连贯。 盲人习惯于摸着石头过河,双手微张,身体重心向后倾斜,这就是所谓的“盲态”。 即使心里知道前方是空旷的平地,也很难克服本能的恐惧。

没有人愿意看到儿童受伤,但盲目足球就意味着冒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盲童在生活中受到了“过度”的保护。 现在盲人足球守门员,他们需要超越自己的心理界限。

如果你想学会跑,你必须先学会投掷。 张健执教这些年,见识过太多的伤病,有脚踝骨折、鼻子骨折……苗子能不能培育出来,就看能否突破心理障碍。 在莎车,张謇爱上了16岁的努尔·阿卜杜拉·玉素普,并带他去了上海。 这孩子球感极佳,动作敏捷,能熟练地拉球转身。 他的眼睛还保留着一些光感,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他比一个全盲的孩子更加谨慎地奔跑。

为了克服这种恐惧,张健想了很多办法。 出发前,他告诉队员们,你们距离对面的障碍物还很远,还有足够的冲刺距离。 他指挥球员追球,听到铃声响起,表明球仍在滚动,前方安全。 随着训练的进行,努尔·阿卜杜拉始终无法摆脱心理上的恐惧。 张健说:“比赛的时候必须戴上眼罩,他和不戴眼罩打球和戴上眼罩打球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遗憾。”

当努尔·阿卜杜拉最终决定退出足球运动时,他在这条冒险道路上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 比拉利也想过放弃踢球,阿迪力江也想过放弃。 他们坚持并继续前进。 他们不仅能够满场奔跑,而且用脚内侧带球也越来越熟练。 队员进进出出,老队友退出,新盲人学生加入队伍。

通过足球,盲人青少年在黑暗的世界中体验到了别样的兴奋。 他们有教练,有队友,未来或许能够走上更大的舞台。

“其实,父母有时候比孩子还要幸福。” 球队主教练阿迪扬·埃尔肯说道。 “其中一名队员现在已经成为村里的名人了。他的奶奶知道自己的孩子会跑步、踢足球后非常高兴。别说我有多高兴,当我在街上遇到邻居时,我告诉他们关于盲童的故事,让我为我的孙子感到骄傲。”

帮助青少年自信地融入正常生活

左眼残疾的九年级学生易卜拉欣江·阿卜杜勒瓦利是球队的主力前锋和队长,他在对阵上海盲人足球队的比赛中梅开二度。 以前他有点胖,体力不好。 自从参加足球队的训练和比赛后,他的身体变得强壮了很多,身高也从1.70米长到了1.86米。 他说:“我的父母很高兴看到体育给我带来的变化。”

“场上的竞争传递着永无休止的希望,场外也有很多收获。孩子们没有因为看不到而被束缚,听觉与视觉的联觉可以极大地帮助他们融入正常的生活。” 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义荣说:“带孩子来上海,也是为了让他们体验一下盲人在上海的生活。当孩子们知道盲人可以工作、可以开店时,他们就会更多地思考盲人在上海的生活。”未来。”

视障人士的生活选择和经历很难像普通人那样丰富多样。 张健对此深有感触:“以上海为例,盲人可以从事盲人按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做按摩——在封闭的房间里工作,人际交往很少,也无法与外界联系。”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盲人的能力越来越发达,他们应该能够做越来越多的事情。”

张謇早年在上海带出的盲人弟子,不少已经成家立业。 他们偶尔聚在一起一起踢足球。 他们中的一些人进入了大型跨国公司,专门从事无障碍服务应用相关的工作。 在上海期间,四名新疆青少年参观了熊爪咖啡。 这是一家以聋哑咖啡师为主题的慈善咖啡店。 店里的咖啡师在残疾人咖啡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自我实现。

对于莎车县特教学校的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可以预见的是,盲人足球不会成为他们的职业,他们终有一天会步入社会。 参加盲人足球的经历可以给他们信心和更强的自我意志:我可以做一些事情盲人足球守门员,即使受伤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用张健的话来说:“从现在开始,如果你跟别人说起你,说我踢盲球,他们就会认为你有口音!”

球场一侧,还有一支年轻的摄制组用摄像机记录着每一个场景。 “我希望孩子们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用镜头为残疾人照亮更美好的未来。” 苏一言希望帮助这群双脚失明的孩子走出新疆,被世界看到。 2021年,她发起新疆青少年盲人足球队项目,拍摄公益纪录片《嘿嘿喂足球队》。 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青少年盲人足球队的纪录片。 截至目前,该纪录片已拍摄5个月,预计2021年上映,明年10月杀青。 (文汇报)

  • 上一条:15岁便踢上中甲联赛,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掀起留洋热潮
  • 下一条:足球竞赛规则规定:库尔图瓦、克莱滕伯格、
  • 相关文章